描述
沉香,自古產於東莞縣各地﹙即今之中山、東莞、深圳、香港、寶安一帶﹚,由於質量上乘,故所產之香被稱為「莞香」。各地的香農把採收後的沉香交到政府專門設立的收購地點「香山場」,收集好的沉香都運到「香洲」等候裝船,再運送到伶仃洋對岸的港口集散,此地稱「香港」至今。
沉香在香港具有重要的歷史、文化和宗教意義,它被用於香道、宗教儀式、傳統醫藥等領域;沉香是一個文化載體,與香港歷史、自然保育和中華文化緊密相連,在香港復耕沉香,將沉香文化傳承下去,讓社會重新認識香港的歷史,以及沉香埋藏在中國文化的底蘊。然而,自清代以來,野生土沉香資源逐漸枯竭;近30年,人們對沉香需求迅速增加等原因,導致現存的野生土沉香面臨破壞殆盡的威脅。1998年,土沉香被列入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》(CITES)附錄II,1999年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,2000年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受威脅植物紅色名錄》。
此沉香樹屬大嶼山「尋香」計劃的保育植物,頁目只作登記和觀察之用,不供銷售。本計劃共分三個階段,每階段預計時期為三年。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轄下的「中國醫藥及文化研究中心」將會維護項目的可持續發展,協辦項目的機構與地區團體包括:十塱村公所、創新科技養植農、香港中藥藥劑師協會等,目前已獲得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、大澳鄉事委員會、水口村及十塱村代表等多個大嶼山社團及鄉村代表支持。
商品評價
目前沒有評價。